观点丨关于鳌太那些不得不说的话
一般全球范围内的攀登季是从4月底,5月初开始的,因为躲过了寒冬的侵袭,蛰伏已久的户外之心都开始蠢蠢。同时也是喜马拉雅山脉好天气窗口的开始。可以这一周不太平,首先旗杆倒了---Ueli Steck 努子峰壁滑坠了,让人唏嘘不已,神一般的存在。这种心中的不舍,如果不是每次都追着他的登山日记看的人,是不太好理解的。
接下来,家门口堪称“中国最具挑战徒步路线---鳌太线”排名上升了……5月3号已经发现了2具尸体,朋友圈里文菲留言:“鳌太超越夏特成为国内死伤率最高的徒步线路。”
鳌太线路图 来自:磨房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有一个户外论坛叫(背包吧)秦巴山区的驴子都在那里……关于鳌太的历史我就不赘述了,后面会说。今天首先为逝去之人默哀……其次为山上救援的朋友道声珍重!最后为走失的23名驴友送去一声平安!字字诛心的原因是每一句都是血的教训,每一次发声都是忍无可忍。说到山难,尤其是太白山的鳌太段的山难,有统计开始到现在已经走丢的、失联的,两位数以上了,这要是合在一起都够撤一个市长了。
鳌太穿越 来自:zgsjdcfsxgzz
户外有哪些认知差?
1失温
天气好我就出去玩,天气不好我就睡帐篷,怎么会出问题?
是的,天气好,你可以玩,想怎么玩都行。问题是天气不好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最坏到什么程度?太白积雪6月天,6月大雪纷飞的日子我们见的多了。而鳌太线基本就是在梁上行走。梁---广袤、无遮蔽、无水源。有的仅仅是小腿高的灌木和风。
大风来的时候你帐篷都撑不起来,你怎么睡帐篷?睡帐篷皮挡风么?阳光明媚的时候会晒伤,大风来的时候会冻伤,这种转换仅仅在半个小时的时光里,你确定你可以HOLD住?你确定你可以判断的出来?有经验的领队是怎么做的?他会拿钱再为彼此增加一份保险,那个保险不叫“中国人寿”不叫“中国平安”叫向导!
鳌太穿越遭遇大风 来自:驴友飞机梁的博客
因为这种天气的转换不像是洪水来了,我们看到水变浑浊了,知道还有1分钟往山上爬的时间。这种转换往往是你没注意的时候以为来了一朵云,实际上来的是一个小型的寒流。而具备这种识别能力的,往往住在山里的原住民最靠谱。
鳌太为什么致死率这么高?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梁上没有遮蔽,而另外一个原因是,坏天气往往是结伴而行。大风来的时候往往会起雾,有时会伴随着小雨。有一个词蛮贴切就是“霜降”山里老人叫“白毛风”。
雾起来就像得了白内障,你什么都看不清楚。没有可视距离?是的2米都没有。团队行径间隔5-20米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你准备好单兵作战了么?如果一个人在10分钟之内做不到:搭帐篷、固定帐篷(抗风6-8级)、戴手套,取睡袋等一系列动作的时候,这条线最好别逞能。大风一刮气温最少骤降10-15度,很多时候9月份冻的手指头都不灵活。所以这种天气下导致的失温基本上是首位致死因素。
鳌太穿越大雾 来自:yjq
我有对讲机、我有海事卫星电话、我有华为的3网通……我有太阳能充电板,我告诉你我这身装备只要在地球就能和任意一个人联络!
是的,但是能联络和能找到是2码事。你可以给所有人描述你的位置,但是不一定别人就知道你的位置。傻啊,手机不是有GPS么?是啊,但是你有没有测试过脱离了2G、3G、4G基站之后你的GPS能否独立使用?很多人以为拿着智能手机,说明书上写着有GPS,就上山了。没信号了才发现没有安装可以独立调用经纬度数据和等高线的APP……
鳌太穿越轨迹图 来自:360doc
能联络和能定位是2码事,不要混淆。看过登山电影的都应该多少有点印象,高海拔救援,拿着对讲机,救援上不去都是常有的事……能联络不意味着可以定位,所以走鳌太这种路线一块GPS或者是GPS功能的户外手表,非常重要,独立配置。
我跑马拉松的,全程3个半小时,没问题。
跑马拉松好只能说明你心肺功能不错,而针对于登山的运动链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能用到的是你的深层核心稳定肌群,但是对于末端的肌肉群,你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甚至平衡性还更差。这些年见了太多号称运动强人,结果一点运动力学的知识都没有,分不清楚肌肉分布。最终侧韧带拉伤的连自理能力都没有。多年前我和大漠的团队去鳌山玩,活生生见了两个例子,仅仅是3天的行程。(马拉松跑3分15的)相互搀扶着下来,双侧侧韧带拉伤。
还有负重运动和非负重运动的载荷完全不同,长时间的负重登山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肌肉疲劳,肌肉疲劳之后紧接着就是不可逆的关节磨损,接下来就是各种支撑小关节损伤,比如半月板、髌骨等……再接下来我就不说了。该去医院报道了。如果有机会下山的话……
很多人会临时抱佛脚的拿一对登山杖,对不起,如果你平时不会用。你临时抄起来的家伙,可能会增加你在悬崖边上滑坠的可能性,并帮你分担不了太多的肌肉疲劳,因为力学结构完全不同,需要适应,需要定向磨练、需要运动控制+肌肉记忆。不想太啰嗦,这些问题不是鳌太线独有,但是这些在鳌太线上最要命。既然年少轻狂的我们大量宣扬过鳌太的瑰丽与宏伟,就应当有责任告知大家所面临的境况和遭遇。
鳌太线,是很多人魂萦梦绕的一条徒步路线。但是我们真的不想让他成为吞噬生命的一条路线。引用朋友公司的一句话:“心中有数再出发! ”。
鳌太穿越途中 来自:henzan
这条路线是探险级别线路,不要轻易、盲目的结伴而行。并强烈建议找当地的向导、有资质的户外俱乐部来进行有保障的体验。
人这辈子什么都不是自己的,唯独生命!
Your body is TEMPLE!
不要盲从、不要盲目!
碰到一次好天气不是应该炫耀而是应该庆幸……
感激大自然的恩赐!
延伸阅读(写于2013年,浏览量也有16万+)
关于秦岭山难及鳌山、太白山冬季徒步装备的思考
---skyline写于2013.1.6
2012,多起山难,最终以太白梁冻死3个而大部分上山路线被封告终。山还在那里,而无谓的人依然在前行。一件本来就是锻炼身体,过自己的小日子为了开心去做的事情却成了生命的终点。
看到一次次的走丢、一次次的失温、一次次的混蛋领队带着盲目的驴友向大山深处走去。。。心中的不甘以及可惜之心情无法表述,十几年前玩户外为的是释放自我,追求刺激。可是十年多玩下来确实亦步亦趋,最终以无法救到别人心中莫名的苦楚而于之渐行渐远。
鳌太风光 来自:biezhaila
近半年的时间秦岭山光我无意听到的就有3-4起救援,而最终以山梁上3人失温为代价。2012虽不是世界的末日,可是对于驴友圈认识他们的,和他们的家人用世界末日来类比也不为之过。。。
秦岭,鳌太,以前我们争执了多年最终被写成游记放了出来。而随着时间的变迁,多年的沉淀,显然鳌太渐渐变成了一个衡量标准,驴子以走鳌太为荣,秦巴山区的驴子更加以走鳌太为自己的一个标杆。
当年刚有了google的卫星,在大家没事计划着爬哪座山的时候,鳌山-太白,两个秦岭主峰的高点,被我们连在了一起,鳌山以爬升难坡度陡,休息点少著称,而太白则线路多,路线延绵、景色优美而著称,尤其是杜鹃花品类多以及植被物种的繁多,被称为我国的基因宝库。其南天门、玉皇池、大爷海、平安寺等各具特色。
景色优美,同时由于海拔差比较大,夏季攀登可以一天之内领略春夏秋冬四季之感,妙不可言。而且路线、兽道众多。各式路线基本汇集于此,有大殿到平安寺的松针小道,也有南面废人的六里坡,一望无际的跑马梁,和第四纪冰川遗址组成的石头阵。
鳌太穿越 来自:yodouhike
如果光太,4天的行程,可以说每天都能领略到不同的迤逦风光。是一条极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公园。而挂上了鳌山则路线陡然增加了数十公里,并且这数十公里走起来是相当的艰辛。由于海拔2500以上就开始了灌木以及第四纪冰川遗址,所以但凡走个梁必离不开石海的阻挠。而东西二塬走起来又极少遮蔽,敞开的广阔却带来无尽的烦恼。
走梁是公认的捷径而没水又是走梁所必须面对的事情。看着绿油油的生机盎然,却掘地三尺不见水源。再加上荞麦梁,耸立山峰,但凡无攀登经验之人,如果不知道腿法比胳膊更重要的,很可能就挂在梁山无法动弹,而身下则是深渊万丈。再加上太白山脉是我国东半壁最高山峰气流活动及其多变,尤其是山梁上风口众多,比较著名的是大、小文公庙风力较大时基本无法搭建。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跑马梁、以及东西塬也是巨大的风口。尤其是少有湿润天气,下午一过4点,起风必然伴随着大雾。从而形成太白山脉最大的杀手,我给起名叫做"风雨雾",即有风2人相隔即便只有1米也听不到相互之间的喊话,有雨,持续的牛毛细雨,别说什么gore-tex,只要持续1天,自身出汗加上外面的高湿度,什么羽绒,防只要打开统统失效。
起雾眼前就像得了白内障,什么都看不清楚,地形地势完全评判gps导航。几乎成为盲走,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员走丢,或者彼此之间链接中断,领队的经验以及物资分配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记得以前就发生过四个人走散一个人背帐篷皮一个人背帐篷竿的情况,还好是夏天,石头缝里也能过夜。
鳌太走失 来自:ispo
鳌太不是常规线路,应该被归类为探险及线路,因为无人区长度很长,并且全部很大一部分在大石头上行走。并且救援只有特定的几条沟可以上去。较长的时间攀爬再加上长期的肌肉疲劳,在第四纪冰川遗址上脚打滑或者是平衡不到位很容易崴脚或者是骨折。
所以鳌太的风险并不能定义为:鳌山+太白山,这样的评判本身就是不合理的,由于时间增加所造成的负重、肌肉劳损、装备的破损、人员长期滞留户外的身体不适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需要注意的,而且团队但凡有一人受伤团队的救援以及下撤均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东塬和西塬。
这个时候的领队需要承担的责任、风险、判断不是带上20多人走上几天大寺,走上几次太白游能够担当的。这根本就不是一条需要领队走的路线,而必须团队内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能力以及团队意识。有完全的独立穿越的能力。一个短板就很可能导致一个团队的集体失败。
以上仅仅是夏季穿越鳌太的,一些危险因素,记得十年前,冬季能走一个鳌山已经是"壮举"了,而我们现在却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准备冬季穿越鳌太。虽然我也承认目前这几年随着800pf的普及羽绒制品越来越轻巧了,而且大量硅化物以及织物的轻量化运用可以满足冬季穿越的一些基本诉求。
纵然螳臂挡车无法成型,但是我依然要强调以下几点,并且,再次验证声明,如果没有这些装备,或者做不到如此规划,冬季鳌太计划最好放弃!!
冬季鳌太穿越必备装备清单
1零下30度的羽绒睡袋这没有商量。很多人觉得没有必要,理论依据是3000米海拔的山,山下-10度左右,上升3000米按秦岭的气候状况来讲,每上升1000米气温基本降低10度,则相对静止的基本温度在-25度左右。记着这里没有算风寒效应。也就是说只能在帐篷里,这个温度勉强够用,所以我说的是在能搭起帐篷的地方-30需要的是舒适温度,而不是极限温度。
万一你没有按计划走到避风口,下午的大风至少会5-6级。按照TNF的风寒测试表,气温在0℃以下时,风力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6℃-8 ℃,如果六级风降低已经近20度。
冬季穿越鳌太 来自:gzhphb
什么概念?也就是我们晚上扎营的时候遇到大风或者大雪天气裸露再外的温度是-45度以下!!-45度什么概念?南极、珠峰所能达到的瞬时温度,而你要在这种温度下进行山梁上的行走!所以面临这种温度的时候你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就地找避风的地方扎营,没有商量。并且越快越好。
2汽灯汽灯,很多人叫营地灯,完全是误传。汽灯的作用是为了提升帐篷内部的温度,辅助作用是照明。高山攀登的时候不常选用的原因是耗氧量过大。导致的帐篷内缺氧。而太白山的海拔并不高,氧含量非常充足,再这种时候,你冻僵的手脚想暖活过来最快的办法就是帐篷里的汽灯。
3防风绳以及各种型号的地钉太白梁上刮跑帐篷是年年上演,帐篷搭的不科学,或者在迎风面开门是罪魁祸首。一般来说只要把防风绳完全固定好,几个帐篷连接在一起还是可以很好的起到固定效果的。在这里我要说的着重是地钉。我们见过的地钉根据用途不同有多种形式的,有三角的有细小的,在雪地、冻土,均有不同的作用,并且一定记着你是多天行进,地钉冻在地面上的事情经常有。拿不走的时候会对未来几天的行程带来极大的隐患,所以地钉一定要多种多样的携带。
4羽绒制品250g以上650pf的充绒羽绒服+100g800pf左右的羽绒裤。最好是连体羽绒。
羽绒手套。别觉得这些是开玩笑,你要记得-45度不是晚上才会遇到,因为秦岭的太白梁是中国东半壁的守门员,很多时候下午3点就会发生这种气温。而且来势极快。如果没有这身装备,尤其是羽绒手套,你根本搭不起来帐篷。风一吹,手冻僵,指望谁?
在预感到自己即将失温的时候,热水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一个保温瓶的基量一般是1L的,而万一你失温了,即便一个4人小团队也就只有4L的水。而从理论上说4L的水是不够制止一个人失温的。所以你最好别失温。否则理论上大家的水都给你也很难挽回。只能全队停止前进之后立刻开始扎营抢救。
6防风头套防风头套,俗称打劫帽。记住不要用你的buff,也不要用你的围巾,去买一个OR或者是MHW的打劫帽,尤其是WindStopper的,可以防风的,作为最基本的穿着。人类运动中头部丧失的热量占到身体的45%。而脖子,胸部,腋下均是最容易被风带走体温的地方。往往是顺着领子灌下去的。而一个头套可以把下围放在绒衣里,达到一体的效果,不会漏风。
7Mounting级别的羊绒袜Mounting级别的羊绒袜,最好是加长的。秦岭地区大家登山没有穿高海拔登山鞋的习惯,最多也就是Tibet级别的。单层牛皮,gore-tex没有保暖层。理论上讲这本来就不合乎规格的,但是你一定要去,务必要加厚的羊绒袜可以顶一段时间。但是切忌,鞋子一定要大。如果穿上羊绒袜脚出现挤的情况,劝你还是换鞋,直接换到带反射保暖层的高山靴比较靠谱。
8冰雪用具冰爪,无所谓梆爪还是卡爪,因为在梁山有不少地方会是亮冰区。
行走镐。由于整条路线没有过多攀爬的地方,所以有紧急情况下制动的行走镐会比较方便。但是建议全队有一人负担一对技术镐一备不时之需。有冰镐晚上还可以打地锚,更加利于帐篷的安全性。
这一点都不可笑,可笑的是现在走秦岭还有穿保暖内衣的。失温的一个很大的杀手就是内衣湿透,而保暖内衣什么俞兆林、南极人。真不知道怎么想的。切忌内衣潮湿。内衣湿了持续带走体温不说,光湿衣物的摩擦就够你受的。皮肤溃烂后面几天看你怎么办。
10能量棒登雪山的时候这玩意实在是难吃,但是它再冷还是胶体。可以马上被身体吸收。而你带的什么仕力架、巧克力,奶糖,在这种温度下全部变成棒冰。而且融化的过程极为缓慢。还浪费你的体液。虽然难吃,但是有它的好处。
11足够的燃气根本不要指望生火、贝尔格里尔斯都做不到的事情,你确定你可以?我记得好像是03年在西塬的针叶林里和LEO用了一个喷枪和一罐长气,点松枝,你知道什么结果么?失败了!一罐长气一把喷枪啊,连阴雨的天气下都没有点不着火的。被雪埋了这么多天你指望火柴?打火石?快别说笑了,老老实实带足燃气!
12GPS前提条件是你会用。并且上面有Tarck Point。记得不是团队一部,是人手一部!不管你几个人肯定走起来稀稀拉拉的,万一太白山起雾5分钟之后能见度立马下降到10米以内。北京的华峥嵘也是资深领队。就是因为起雾太快,大意了,最后找不到背包失温而死。建议,团队达成一致,起雾之后除非在石海上那是必须要下去的,否则立刻扎营,因为紧接着就是大风变天!
13海事卫星电话
海事卫星电话现在3000多一部,淘宝上有的,不要给我说铱星什么的,就这个够用了,存100话费能用1年!和你探险小命比起来这玩意也就是一硬壳的价钱,你说贵么?
别说你的鞋多高档,别说你的裤子带雪套。只要你不是全雪套的鞋,都加上这个,因为袜子湿了是会要命的。秦岭的雪沟半人深的比比皆是,而且秦岭地区的雪含水量都很大,只要进去了一定会湿的。这不是6000米雪山上风干了的干雪。
15雪镜
迪卡侬100多,轻巧,可以有效的防止雪盲。你愿意买更高档的最好。
16绳子
每个人需要有一段,我们不登山所以没必要60米那么长也没必要10.5那么粗。6mm的20米就够了,以备亮冰区结组,荞麦梁翻梁、晚上帐篷的统一固定等不时之需,着急了拣些木棍也可以做担架,和取其部分做关节固定。
17技术装备如果要做抓节的辅绳和下降保护,则需要携带的是9mm的静力绳,抓结绳则带5mm以内的,或者是辅以上升器。安全带、头盔。现在一个好的头盔200多g,这些东西不怎么花钱也不贵,但是着急的时候可以救命。冬天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温差极大,石崩的几率比夏天高出几倍去。
18分体式头灯这也是雪山装备,就是电池舱体和头灯是分开的,不是在头绳上的,而是放在衣服里面的,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使用寿命。
暂时写到这里,还有不足欢迎大家补充。总而言之一句话,没有金刚钻不要去揽瓷器活。没有装备去送死,谁都不想,这几个月写了很多关于户外安全的帖子,希望大家能够得到一些帮助!我们毕竟是玩去了,毕竟是体验去了。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儿戏。以上这些都是必备!!没有的话不要去。别听那些夏天穿过2次太白山的二球领队瞎忽悠。冬天和夏天是两码事!太白山上夏天都结冰要不怎么叫太白?何况你还要冬天去,你见有几个团队敢反季节登雪山的?
鳌太——那是探险,不是户外!!希望大家明确目标。你不走不会有人笑话你,你走了,装备不够、经验不足,你可能就真走了!!!想想你的家人!想想你的子女,想想你的朋友!好好的日子不过!!真的这个世界没有值得你留恋的事情了么???
作者:skyline
责编:阿尔法
图片:网络